這一篇來聊一下在年度戰棋聚會中,讓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款遊戲:
For the People(簡稱 FtP)。
Continue reading “For the People,速記。"
前幾天偶然發現 Useful Historian 這個網站,在2014年有位 Zach Morgan 老師,寫了一篇有關透過桌遊學習歷史的文章。
內容深入淺出,我覺得蠻不錯的,所以分享給大家。
年度戰棋聚會來到了第二年。
這次參加的人數比去年還多,有新朋友也有老司機,一起奮戰與度過了開心的三天兩夜,感謝所有參與的朋友,也感謝天公賞臉。
整理手邊資料,才發現從去年總結之後到現在,中間漏了不少紀錄。
於是趕緊在四月的年度聚會前補遺。
很多內容已經忘記,所以寫的很草率。不寫又很對不起自己,對不起對手,所以就這樣了(笑)
法國殖民統治阿爾及利亞將近130年,採用強硬的同化政策-視為法國本土。事實證明這是失敗的,最終阿爾及利亞獨立成功。
這場歷時8年的獨立戰爭,便是本作的背景故事。
100次的戰棋聚會,是怎麼樣的概念?
以前台灣的桌遊環境與風氣不比現在,但是有一群愛好圖板戰棋的玩家聚在一起,每個月固定的交流、推廣;持之以恆,不斷的付出熱情,只因為喜愛、熱愛戰棋。
這是件很不簡單的事情。
更難得的是,這一路走來超過了八年。
PQ-17: Arctic Naval Operations 1941-43 是GMT出版社在2009年推出的作戰級雙人木塊戰棋,背景是二戰時盟軍在北冰洋,以一系列的船團來援助東線戰場;其中以船團編號:PQ-17,最為知名與悲壯。
從小受到小說的影響下,北冰洋這個主題是所有二戰主題中,我最喜愛的部分。
以下來自該遊戲設計師 Chris Janiec 的設計筆記*
運氣很好,還是能與好友持續的推棋,這是相當奢侈與幸福的事情。
2017一整年,包括每月固定聚會,周末的對戰與研究,總共聚了47次,推的遊戲不算多,大概是32款;當然除了中間爆走沉迷半年的電動外,主要今年遇到蠻多不錯的遊戲,常常重複開個3~4次,甚至回家用vassal繼續推演長期完整的劇本。
「吾意已決,今歲必征大明國!」
正所謂「師出有名」;七大恨指的便是後金 - 努爾哈赤對明朝發出的檄文,列舉明朝七大罪狀,作為開戰的口實(Casus belli)。
最後歷史時勢的輪轉下,結局你我都很明白。
遊戲便在此背景下展開,給予玩家一個創造局勢的機會。三位玩家分別扮演:明朝、後金與蒙古,以各自的戰略目的重新演繹這場衝突。
蒙古就此殞落?滿州能否崛起?日薄西山的明朝或許仍有一絲紅霞。
Rogue State翻作流氓國家、無賴政權。
是國際政治上帶有貶義的一種形容詞,可以參考 Wiki。
前幾天剛好瞄到BGG戰棋論壇『第二屆 PnP wargame比賽』的結果,其中,這款遊戲表現普普,僅僅拿到"最佳規則"、"最佳單人"、"最佳原創"等幾項的提名。
正因為如此,便引起我的興趣。
Mies van der Rohe 雖是建築師,但我不知道他有沒有玩桌遊。如果有請跟我說(笑)
密斯在20世紀初提出了「Less is more」的主張;當然後世也有反思甚至提出了「Less is bore」來加以反駁。
The Hunters是一款單人遊戲,玩家要扮演的是一艘德國U艇的船長,服役於1939年,直到1943年6月結束,整個生涯中,帶著你的組員出生入死,橫跨北冰洋到地中海,完成上頭交付的艱鉅任務-獵殺-毫不手軟。
Twitter對我來說蠻好用的,越來越喜歡是因為感覺很像以前Feedly 那種RSS閱讀器的效果,當然這需要一點挖掘時間來建立你的資訊網。
好處蠻多的,在有限時間內可以看到前兩手的情報、新遊戲的測試或是出版社的新聞,以及設計師的murmur諸如此類的。
Wir Sind Das Volk!(以下簡稱WSDV)是一款以冷戰時期,東、西德對抗為舞台的兩人遊戲;遊戲並不冗長且極具張力,足以讓你在兩個小時之內就冒出一身冷汗。
這是與另外一位朋友新開的一場太陽帝國,我反過來扮演的是美軍,試試看體驗不同的想法與策略。
Vassal系列的其他戰報:長期推演紀錄